《经济教室》升息与降息
2015年09月20日 04:10 工商时报
于国钦
点阅1779
我要评比
7/10
亚当斯密说:「放款取息的资本,就放款的人来说,他预期到了预定的时期,这资本将回到他的手里,而且借主对他每年要付一定的租金。…」
■美国联准会升、降息是指对联邦基金目标利率(federal funds target rate)的调整,目前仍维持在0.0~0.25%,而联邦基金有效利率(federal funds effective rate)则是依一定期间交易量加权平均而得的利率,两者亦步亦趋。
今年以来美国联准会升息的动向一直备受关注,当大家屏息以待之际,其实应该拉长时间的纵深,观察一下近二十多年来,美国利率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查阅联准会自1955年以来的统计会发现,半个世纪以来就属近七年的利率(联邦基金有效利率)最低,只介于0.09%~0.18%的水准,这也应是史上仅见。
1980年代初,美国联准会的目标利率曾高达18%~20%,当然那是为因应二次石油危机所引发的高通膨,然而即使至1990年代后期,在那个被柯林顿誉为「高成长、低通膨」的新经济年代,高利率并未妨碍经济成长,彼时联准会的目标利率也维持在4%~6%,1996~2000年联邦基金有效利率平均仍高达5.46%。
美救网路泡沫 连番降息
自本世纪以来,为挽救网路泡沫,联邦基金的目标利率于2001年初由6.5%调降至6.0%,随后十三度调降至1.0%,降息所带来的繁荣,解决了一个泡沫,但带来了另一个更大的泡沫。
为降低泡沫风险,联准会自2004年6月开始升息,于2006年6月达到5.25%,随着次贷风暴愈演愈烈,为避免硬着陆,联准会自2007年9月起七度降息,但为时已晚,金融海啸于次年秋天漫天盖地而来,全球哀鸿遍野。
为让美国走出衰退,联准会持续降息,自2008年底即将目标利率降至0.0~0.25%,利率已降无可降,遂又採量化宽松政策(QE),货币政策如此过度运用,已然扭曲了资本市场的合理均衡,相较于新经济年代5.46%的利率,如今0.11%合理吗?
经济学家萨伊认为,如同使用别人的土地需付地租一样,使用借来的资金当然也要付些报酬,这一报酬便称为利息。利息该订在什么水准最恰当呢?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应使其不对物价產生波动的自然利率(natural rate)为佳,不过这个答案还是太抽象,对于存款的民眾而言,自然希望订得愈高愈好,但对于借钱的企业家们当然是希望愈低愈好,惟无论再怎么低,利率理当超过通膨率才属合理。
利率超过通膨率才合理
以此观察,美国在2011~2014年平均每年通膨率达2.1%,在几乎是零利率的大环境里,实质利率早已呈负数,若长期呈现此一现象,自然是极不合理。
试想,厂商因银行提供资金进行生產而获利,银行慧眼独具固然有功,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真正的功臣还是存款的广大民眾,论功行赏,自应该获得合理的利息做为报酬。如果到最后所呈现的情况是:企业家、银行家赚大钱、存款者微薄的利息竟抵不过通膨率,钱愈存愈薄,实质购买力愈存愈低,这便是欺负小民百姓,这便是不合理。
台湾自1990年以来的情况如何?我们以一年期的定存利率为例,1991~1995年达7.53%,1996~2000年仍有5.50%,但近四年竟已降至1.36%。而实质利率于2011、2012年更出现负数,从古典经济学家的眼光来看,我们这个利率走势似乎也到了该调整的时候了。(工商时报)
校正编辑:宋亚真
关键字:利率
点阅1779
我要评比
7/10
上一则:大陆》需求不振全球遭殃
也许您会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