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好几个月的暴涨之后,深圳房价在7月份终于出现了“退烧”的症状。上半月,深圳一手住宅成交量环比下跌15%,一半片区二手住宅报价开始出现下调。深圳中原报价指数和中原经理指数大幅跳水,加上成交量的不断萎缩,或预示着深圳房价自“330”新政以来暴涨行情将暂时告一段落,短期内房价进行高位调整的几率较大。
一手住宅成交量环比下跌15%
7月第二周,深圳楼市已经出现难得一见的量价齐跌:据市规土委数据,7月6日~7月12日,深圳一手住宅成交面积为17.4万平方米,环比下降了3%。均价约为3.32万元/平方米,环比下降了0.2%。
克尔瑞机构统计数据显示,7月上半月,深圳一手住宅成交面积31.8万平方米,环比下跌15%。四个一线城市中,除了北京上涨10%外,其余三个城市均出现环比下跌,广州下跌近三成。四城整体降幅为11%。
从新盘供应上看,房企减缓了新盘上市的动作,上周末仅有一个楼盘开盘,至今仅有6个项目入市,供应量仅为约2400套。新批预售方面,7月上旬仅有4个住宅项目获批,较6月同期的7个大幅缩水。
克尔瑞机构研究员杨科伟认为,前期积压的迫切购房需求已集中释放,未来需求趋于平稳。再加上“330”新政发布百日有余,落实执行基本到位,近期除6月27日央行降息降准及公积金调整跟进外,并无重大政策利好刺激,未来需求将趋于平稳;其次,短期供应跟不上节奏,造成供求错位,在经历过二季度供应快速提升后,推盘量明显跟不上节奏,甚至面临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