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住在京津冀生活咋改变
市内交通
各枢纽之间搭建轨道交通
美院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王中表示,过去北京中心城用不到10%的面积承载了70%的城市功能。未来疏解之后,几个机场之间、长途枢纽之间,可能会像在日本东京一样,都是靠轨道交通连接起来,人们穿梭在地下,既方便又快捷。
市
外交通
去卫星城坐市郊铁路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认为,未来通过建设周边几个功能性微中心疏解这种压力,那么从北京城前往微中心就会效仿欧美国家,建设1小时抵达、大容量、高速化、一站式、低票价的市郊铁路。
相关新闻
“廊坊将成为最大受益者”
新京报讯 (记者龚小锋)23日,新京报传媒和《房地产世界》举办“聚势·启航——国家战略下的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论坛”召开,相关官员及学者智囊齐聚一堂纵论京津冀协同发展之道。
与会专家认为,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未来京津冀或将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城市群,形成一个分散化、多中心的增长和发展的格局。除了京津两大地标城市外,廊坊等城市将成为其中一个区域型中心。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杨保军称,廊坊处在京津中间,类似东莞(广州和深港之间)与嘉兴(上海和杭州之间)。廊坊比嘉兴和东莞还要好,因为除了处在中间以外,还多了一个元素,就是门户,新机场作用巨大,廊坊会成为“中间加门户”。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部主任张占斌说,廊坊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里面最大的受益者。重大的产业和人口转移,很多可能会到廊坊,“怎么在人口的转移当中争夺一些高端人口,以及一些跟服务业大发展有关的人口,对廊坊而言很重要。”
“廊坊要想办法维持相对低的生活成本、商务成本和房价,高品质的城市环境。这样对创业和创新人群有吸引力。”杨保军说。
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媛 龚晓峰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薛珺 吴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