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备受关注的江苏省首批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正式公布,本次共确定42个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无锡市有5个申报项目入选。其中4个项目还进入了前20名。省锡中实验项目列全省第一名,滨湖实验幼儿园、天一中学的实验项目分列第六、七名,连元街小学实验项目列19名。入选总量和质量可以说步入全省“第一方阵”,充分显示了我市基础教育在深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取得的成绩。几乎与此同时,天一中学、市一中两校校友杜江峰、黄如新晋中科院院士的好消息,也成为市民热议话题。
可以说,学生成才的培养起步于基础教育。未来,在基础教育发展引领下,无锡是否会走出更多院士?而入选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都致力于培养怎样的学生?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采访。
天一中学培养积极的生活者探索方向:关注学生个性和核心素养
升入高中,学生将面临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不过,现实情况中,学生对自己、社会、职业、教育的认识尚浅;学生的三观、兴趣、特长尚在变化之中,那么高中生该如何规划好自己的人生蓝图?天一中学因此提出了《培养积极的生活者》这一前瞻性改革实验项目,“培养积极的生活者,让每个孩子既具有经营幸福人生的能力,又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能力。”校长沈茂徳介绍说。
谈及这一项目的探索,沈茂徳称,这也有国家政策的推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高中阶段教育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方面指导。”他认为,目前国内高中与国外学术性高中在指导学生发展这一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中国的高中班级配备有班主任,但他们更偏向于管理。而欧美高中都有一批专业的升学指导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中国的一些优质学校已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因此,近十年来,天一中学坚持在关注公平的同时也高度关注学生个性需求,措施之一是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丰富课程”,如超常教育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大学先修课程等,让学生拥有适合个性的成长渠道。
记者了解到,《培养积极的生活者》这一课题是从2010年开始实施的《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探索》课题提炼而来。研究过程中,学校发现,专家的逻辑与学校的实践逻辑不相符合。“国内外专家都把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界定为生活指导、学业指导和生涯规划三个方面。然而,从实践中,我们发现这其实又把教育分裂为教学和德育了。在五年的实践中,学校结合实际,建立了四个方向的学生发展指导:生活习惯指导、理想信念指导、心理指导、学业发展与升学指导。沈校长向记者介绍学校未来的探索原则,“在学校管理层面,我们要从‘教学中心’转向‘学生发展中心’;在学生管理层面,我们要从‘控制’转向‘指导’;教学组织建设则要从面向知识转向面向素质与能力提升;在学生评价中,则要从统一标准转向关注个性和核心素养。”
省锡中江苏高中未来教室探索方向:创新学习环境,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此次公布的首批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中,省锡中申报的“江苏高中未来教室——创新学习环境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实践探索”项目在所有项目中排名第一。未来教室,有何神奇?
处处有无线,人人有终端,室室有触屏,科科“云资源”……省锡中参与项目设计的佟柠老师描绘了“未来教室”的模样。“老师可以利用大触屏演示解题步骤。学生可以利用Pad等设备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同时,学生还可以借助云平台实现“云走班”。也就是说,未来,一个班的学生可以在一间教室里同时学习不同课程。而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学生学习环境的变革,只是“未来教室”项目中的一部分,创新学习环境,最终目的还是聚焦于学生,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在未来教室里,学生的学习资源将更为丰富。课程内容将以“项目制”方式进行,学生所学的知识不再局限于教科书上的内容,一门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可能是多学科、跨学科的综合;在学习资源的获取上,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在任课老师指导下获取知识,也能与学科相关领域专家对话。在环境创设上,传统教室里的黑板将被换成触摸屏,学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随时与教师互动,课堂上将更多地以小组合作方式开展讨论……通过这些变革,学校希望能实现教学模式的改变,即改变传统的以老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更主动、深入地学习。
“当然,并不是所有教室都是一样的,‘未来教室’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呈现不同的样态,满足不同学科的学习要求。”佟柠老师说,今后,省锡中将利用五年时间实现“未来教室”的打造,而省锡中在课程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实践和探索,也为“未来教室”的打造奠定了基础。
连元街小学“慧玩”主题学习探索方向:培养生动活泼、智慧大气的儿童
在连元街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室中,讲台不再位于正前方,而是平移到了墙壁边上,第一排学生直接面对黑板。记者观察到,讲台的造型也从原来全封闭的长方体变为简易的“吧台”桌。“以前我喜欢双手撑在讲台上讲课,现在,教室格局改变后,我与孩子的距离也更近了,学生的活动空间也更大了。”从教多年的美术教师贾方从硬件设施的变动中体会到了教学理念的转变。校长施丽介绍说:“学校始终从‘教’的角度关注儿童的‘学’。现在,我们不仅着眼于教师的‘教’,更着眼于儿童的‘学’,期望建构一种儿童立场的教学文化,通过‘慧玩’主题学习,培养生动活泼、智慧大气的儿童。”
新学期,连元街小学整合社团资源,以主题形式开展“慧玩”学习。施丽介绍,现在有六大主题可供学生选择:小农夫亲自然、小行者走天下、小帮手知生活、小诸葛通社会、小问号探科学、小能豆巧创造。“每个年级选择不同的主题,不同学科的教师会根据所选择的主题确定学习内容,学生以走班形式进行学习。”譬如,今年,三年级的学生选择的主题是“小行者走天下”——我的“陶之路”。教师们就为学生提供了研陶、画陶、制陶等不同的课程。任老师是一名数学教师,他为学生上了“研陶”一课,通过设置参观陶博馆的情景,让孩子们解决遇到的各种数学问题,如测算陶罐的底面周长和高、比较陶罐的容积等。学校走廊的墙壁上挂满了学生作品,有利用纸杯制作的菊花、用彩笔画制的老虎、自己写作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