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ings
有人说,深圳生活成本高,在深圳拿6000的工资不如在成都拿4000的工资;多城市的人才竞争,深圳的比较优势不再明显;外籍人才生活不便,深圳要做的改进还有很多。
无论是“1+6”人才战略还是“孔雀计划”,加上开放创新的城市魅力,深圳似乎一直走在人才环境建设的前列。但是目前来看,对于人才,深圳并不是一个有完全吸引力的蓄水池。
想要构造一个“流得进、存得下”的人才蓄水池,深圳在未来可能需要从战略层面出发,创造出更多遇见人才的可能性,更加系统地规划人才流进和流通的渠道。
深式引才的忧思与变革
房价高涨,优质教育资源少,深圳人才形势严峻
深圳西丽集成电路设计应用产业园内,一场突如其来的停电打断了央视纪录片《人才》对李屹的拍摄。
这部纪录片通过人才故事探寻强国足迹。选择李屹,因为他是国家“千人计划”第二批、深圳“孔雀计划”第一批归国创业者。导演梁盛盛好奇这两项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最高力度的人才政策,在李屹归国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李屹来深圳创业时正好赶上了政策红利。2009年金融危机后,深圳制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并配套了包括“孔雀计划”在内的系列人才政策。在这些政策的吸引下,一批像李屹这样的优质海外留学人员来到深圳发展,并成长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把深圳的影响力带向国际。
顶着这些光环的同时,深圳也面临人才隐忧。高校和中小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少,无法满足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快速增长的人才需求,房价高涨、工作性价比下降又在削减这座城市对外地人才的吸引力。国际型人才短缺、外籍人员所需的环境配套不到位,也在牵绊深圳进军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脚步。
新形势下的深圳,需要做出更多变革。
光峰光电控股公司总裁兼任CEO李屹。
“让韩国给我们代工”
2011年,提交完“孔雀计划”的申报材料后,李屹心里很没底。“只有一个PPT,连个产品小样都没有,觉得很难评上。”
在这两年前,李屹通过国家“千人计划”,把激光显示研发团队从硅谷带到深圳。激光显示被视为下一代理想光源,相比LED显示,具有高亮度、长寿命、优画质、低能耗比的优点。当时,李屹团队正处于产品研发的攻坚期,但由于研发已耗时近5年,部分投资人开始担心其中的风险。
入选“孔雀计划”给李屹和投资人吃了一剂定心丸。
这个政策为入选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80万至150万元的奖励补贴,以及创业启动、项目研发、政策配套、成果转化等全流程的支持。这对于一个处于瓶颈期的研发团队极具诱惑力,李屹参加了申报。深圳市科创委对项目做了很多调查,请教领域专家和风投,最终批准立项,并给予1000万元的项目资金。“挺意外能入选,我们什么光环都没有,也没有院士。”李屹告诉「深深」。
之后,在科创委的推荐下,李屹团队又申报了广东省创新奖,拿到3000万元奖金。省市两级的支持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投资人的信心,团队的投资人之一、软银赛富合伙人阎焱对李屹说,兄弟,咱们这两年什么都不想,就专心把产品给做出来!
“‘孔雀计划’带来的不仅是资金,还有投资人的关注,让团队在初期能够心无旁骛、专心做研发。”此外,从立项到成果转化全流程的政策配套,也给李屹公司后期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如今,李屹的光峰光电在激光显示领域拥有706项专利,激光电视、激光放映机、激光投影仪等产品正逐步量产。更让他骄傲的是,2013年,韩国电视品牌LG为他的100吋激光电视做了代工。“在电视行业唯三星、LG马首是瞻的时候,一个中国深圳西丽镇茶光村的‘乡镇企业’做了件Madein Korea的事。”
李屹
政策与城市魅力
像李屹这样从深圳飞出国门的“孔雀”不在少数,拥有全球超材料领域86%以上专利的光启,基因测序产出能力占全球50%以上的华大基因,柔性显示屏技术研发达国际一流的柔宇,都让深圳引以为傲。
“这些企业在深圳的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了引领作用,带动了他们所在产业的发展,体现了深圳人才政策与产业规划同步的优越性。”深圳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副处长吴报水向「深深」表示。
2009年金融危机后,深圳制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并围绕产业发展,率先在全国推出了国内高层次人才引进战略“1+6”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战略“孔雀计划”。如今,这两项计划服务的新兴产疑为深圳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力量。数据显示,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新材料、生物、新能源、节能环保、文化创意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近5年的年均增长达20%以上,为同期GDP增速的2倍。
针对经济发展所需的其他层次人才,深圳也配套了相应政策。涵盖公租房、租房补贴、户籍、保险等的人才安居办法,为中低层次人才在深圳落脚提供支持,大学生创业补贴、科学成果转化进实验室、科技计划支持学生的创新创业,留学创业人员的前期补贴和人才安居办法为来深发展的海外人才提供保障支撑。
被这些软性政策和硬件环境所吸引,香港理工大学毕业生吕力超把科研项目脑电波智能穿戴搬来了深圳。
吕力超头戴的这款意念力头箍是他的杰作
“香港的大学在创新创业上与国际接轨程度高,指导我这个项目的几位老师都是从硅谷创业回来的,他们会传达给我们企业家的精神和硅谷的创业模式。”吕力超告诉「深深」。不过,香港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和寸土寸金的产业环境,限制了学生创业项目的落地。像吕力超这样的学生在毕业后,多选择来内地把创意转化为创业。
“深圳的人才政策力度很强,有科技园、创意园这样的创业园区,硬件产业链也很发达,非常适合创业。”吕力超告诉「深深」。
经过在深圳5年的发展,吕力超和团队研发出了两款智能硬件产品和20多款脑力训练软件系统,并在北美、欧洲、日韩和中国内地等地成功销售。
“我们对人才工作有危机感”
不过,深圳的人才形势也面临诸多短板。